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莅临
育灵童教育研究院指导工作
发布时间:2014-11-29

  近日,育灵童总部喜气洋洋。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一行莅临育灵童总部指导工作。公司董事长李家宝和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来访的领导。王司长听取了公司的汇报,并就当前国学经典教育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王登峰司长莅临育灵童教育研究院指导工作

  王登峰司长悉心听取了李家宝董事长有关公司的业务领域与运营情况的介绍,并重点听取了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灵玲研究员代表育灵童教育研究院所做的工作汇报。王司长一边饶有兴味地仔细听着,一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时就关心的问题详细询问、深入了解。李院长在汇报中,还现场演示了《育灵童国学课堂》,这款国内首套大型国学经典多媒体教育软件,引起了王司长的浓厚兴趣。

  王登峰司长对育灵童在长期从事国学经典教育事业的历程中所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王司长说,国学经典教育自民间发端以来,全国虽然涌现出了不少的相关培训机构,但像育灵童做的这样全面、这样系统的却很少见。育灵童经典诵读(儿童版)、育灵童国学课堂软件、育灵童幼儿园快乐中国娃课程、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涵盖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小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育灵童的系列教材对经、史、子、集做了全面的梳理,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像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还纳入了国家985工程项目,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王司长认为,育灵童的经典教育产品做得全面而细致,尤其高度评价了育灵童国学课堂软件所创设的情景教学模式,着重提到“汉字魔方”模块的意义。王司长说:“汉字演化的历史就是五千年文化的缩影,了解这一点,不仅对学生很重要,对成年人也同样重要。”


王登峰司长和李家宝董事长亲切合影

  王登峰司长对目前国学经典教育界的现状,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并充分肯定了民间教育机构所做的努力。他说,国学经典教育自民间发端近20年来,相关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在国学经典教育的普及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王司长还对今后国学经典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初步设想。

  首先,民间国学经典教育领域亟须规范。目前,国学经典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他认为,教育部门对整个国学经典教育领域理应发挥指导性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不是要通过行政化的管理手段来实现,而是主要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来引导,通过组织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中华诵”)来引导。此外,还可以成立国学经典教育联盟之类的民间团体,组织国学经典教育高峰论坛,甚至可以主办这方面的杂志,以便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通过特定的平台互相沟通意见、交流经验,共同推动这一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规范。当前的国学经典教育往往是校长工程。国学经典教育要不要开展,如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凭校长的兴趣而定的。王司长认为,在学校层面,我们急需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学习顺序这两大问题:一是各学校、各年级正在教学生学什么,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二是国学经典教育对孩子的效果到底是什么?教育的内容是要讲科学、讲根据的。王司长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用字统计,发现不同的教材用字随意性很大,各地方教材差异很大,生字重合率较低。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而不能流于盲目行事,但国学经典教育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有一所学校10年来坚持诵读经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学生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二是学生守规矩、懂礼貌了。这就很好。国学经典教育,应该做到不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够像春雨似的“润物细无声”,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我们急需从传统节日教育的角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是经典文化的现实演绎。传统靠什么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活动,靠节日风俗。2008年,清明、端午、中秋节和春节一样,被定为法定节日,“中华诵”活动也举行了多场传统节日晚会,中宣部还发出了“过好我们的节日”的倡议。通过亲近经典来承续传统无疑是重要的,但通过走近节日来承续传统,同样不可忽视。王司长以春节为例,对此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王司长说,育灵童多年来的工作,很好地做到了“亲近经典”,但在“走近节日”这一块,还值得大做文章。


王登峰司长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部分领导合影留念

  据悉,王司长在调研中屡次提及的“中华诵”,系2007年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诵读、书写和讲解传统经典的大型活动。“中华诵”利用语言文字与文化互为载体的特点,通过诵读和书写经典,使雅言华章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已经形成了经典诵读大赛、传统节日晚会、中小学生夏令营、经典诵读进校园晚会、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古辞新韵创作大赛等六大系列。该项活动启动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